在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非医护的核酸采样员已经成为采样工作的中坚力量,目前洞泾镇已有取得证书的采样员近1100人。随着“15分钟采样圈”日益完善,100多处核酸采样工作站在洞泾镇域内完成部署并投入使用,其中69处社会面采样点和社区采样点极大程度便利了居民就近完成采样。
马向前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海欣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在得知社区招募核酸采样员的信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通过系统培训与实操考核后,正式成为洞泾镇首批常态化核酸采样员,并担任海欣社区核酸采样员团队的队长。
每次核酸大筛,马向前一个人就要承担600人左右的采样工作。拆咽拭子采样、放入试管掰断、双手桌面消毒,虽然是简单的几个动作,但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连续不断地重复数百次,也会消耗很多体力。“全员核酸检测结束,每个采样员脱下防护服,都早已浑身湿透,衣服都能拧出半斤水。大家都不容易,但相比医务人员和其他一线防疫人员在疫情期间的付出,我们这点辛苦都不算啥!”马向前笑着说。
为更好地配合居民工作时间,方便于民,海欣城新世纪家园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开放时间为早上6:30-8:30 、晚上18:00-21:00。而核酸采样开始前半小时,采样员们便到岗进行物资准备、防护服穿戴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次实操,还是有点紧张,一开始还要默念步骤,提醒自己不要漏。”5月19日,海欣城居民谢世东首次作为核酸采样员上岗,3个小时完成了近300人次的采样工作。“虽然受过专业培训,但是采样现场情况纷繁复杂。”谢世东表示,为了尽量不让居民在采样时感到不适,在力度大小、深浅方面,采样员们都要格外注意。现在,随着采样次数渐多,动作愈发熟练,目前采样员的速度都比前期快了将近一倍,平均可达到每小时200人。
“阿姨开开门,做核酸啦!”除了在采样点为居民采样,谢世东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等做核酸采样。尽管他一身大白全副武装,还是被细心的阿姨认了出来,3月以来谢世东一直都在小区内做志愿者,虽不知道小伙子叫什么名字,却也是面熟。谢世东说,每次上门为居民做核酸时都能收到大家的感激,这确实方便了部分特殊人群,需要的时候他就会来。
入夏以来,上海居高不下的气温给身穿防护服的采样员们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当问起如何克服这个问题的时候,其灵公寓采样员周志彪说:“一开始只能这样挺着,好在全员筛查的时候大家也都很配合,速度一次比一次快,最近镇里特地增设了降温设备,环境好了一些”。
采样条件在不断改善,从原来的一顶顶透风“采样棚”到一间间有空调的采样亭,对全副武装的采样员和志愿者来说缓解了不少闷热,“现在我们的采样环境相较于5月的时候有很大改善,无论是大筛还是常态化采样,都在核酸采样亭中完成。”百花居民区栀子锦苑采样员黄敏说道。最近,洞泾镇为采样工作站统一采购了一批防暑降温设备,冰袋马甲、防暑两件套、移动空调等也出现在各个社区的核酸采样点上,为大白们缓解暑热。
当谈起参加采样员的初衷时,周志彪说:“在疫情期间,就参与小区的防疫志愿者工作,我觉得抗击疫情是需要全民参与的,自己本职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就报名参加了采样员工作,也算是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
全民参与抗击疫情,勇担社会责任,周志彪说出了很多采样员内心的话。在洞泾镇,采样员们散布全镇100多个采样采样点位,服务于工作、生活在洞泾的10万多居民,他们在清晨、在星夜、在炎炎夏日的辛劳付出建起一座座防疫“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