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2-03-15阅读次数: 】
在九里亭街道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普通而又平凡的坚守者,面对疫情,他们没有执法证、资格证,只有一张居民都熟悉的面孔;他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全力服务保障好自己辖区的居民;他们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党和政府一声号令,他们就带头冲在疫情防控一线。
他们,是社区书记,是基层最普通的人,却又是最特别的人…
“阿姨从内心感谢你,你真是我们的好书记”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与疫情突发地金地广场仅一河之隔的亭汇花苑小区,成为这场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社区之一,3月2日小区被划定为封控区。一个1100多户且偏老龄化的社区,亭汇居民区党总支部书记汤肖燕最牵挂的,是小区里多位大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
74岁的李阿姨定期要去上海胸科医院配治疗肺癌的靶向药,小区突然被封控,而所剩药仅够用一天。得知情况后,汤肖燕立即和熟识的上海胸科医院医生取得联系,说明缘由,医生为她的善举感动,愿意帮忙提供药物。汤肖燕随即垫付5700元药费,让医院赶紧将药物快递过来,仅仅过了2个小时,从胸科医院发出的药就送到了李阿姨手中。
“汤书记你真会办事,效率太高了,阿姨从内心感谢你,你真是我们的好书记!” 拿到药的李阿姨动情地说。
心中装着群众,以生命赴使命, 疫情中的九里亭,还有博狗体育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好书记”让居民泪目。
瘦了近10斤的书记,手提物资都在发抖”
“书记你要注意休息啊,看你都瘦了一圈,肯定好几天没睡了……”在九里亭小区西门口的物资堆放点,居民刘海东心疼地看着正在搬运物资的九里亭居民区党总支部书记赵伟华,他注意到提着一袋袋物资的赵书记,双手在微微颤抖,脸色煞白。
自从3月1日晚上接到小区排查的通知后,家住松江新城的赵伟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几天几夜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有时候实在太困了就回办公室在沙发上打个盹。随着九里亭居委会下辖的四个小区相继成为封控小区,赵伟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日夜奔赴在各个小区,不到一周整个人就瘦了十斤。
疫情突发初期,志愿者人手不足,赵伟华将自己62岁的父亲叫来做小区外围志愿者,帮助居民买药配药。父亲每天早晨骑着自行车从泗泾的家出发,到九里亭后拿着前一天晚上统计好的配药清单,骑行到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到各大药店去买药,这一做就持续到现在,中间没有休息过一天。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砥砺初心使命的检阅场。党徽闪耀,处处是冲在疫情阻击战第一线的社区书记。
“朱书记空出自家房间给我们志愿者住宿”
几天来,杜巷居民区党总支部书记朱杰拿着喇叭欢迎医护人员的视频在各大微信刷屏。
原来,当天杜巷小区原定于下午1点半开始第二轮全员核酸,由于检测人员要先从其他小区采样点赶过来,晚于预定时间到达,不少排队等候的居民已有情绪。为了安抚久候的居民,朱杰拿着喇叭用沙哑的声音向大家做好解释,并带领现场人员向医护工作者表示感谢,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等候的怨气和烦躁瞬间烟消云散。
作为一名军人出身的社区书记,朱杰做事雷厉风行,每天的时间表,都透着超负荷和高效率,但也有铁血柔情的一面。
“朱书记空出自家的两间房,为我们志愿者提供住宿”。来自街道的社区志愿者深情地说,“为了让我们多睡一会,朱书记一早起来帮我们晾晒衣服,领好早餐。”
杜巷被划定为封控小区后,为了解决前来增援志愿者的食宿之忧,朱杰空出自家的两间房安顿志愿者,还让爱人炖鸡汤给大家补充营养。当小区中有老人过世时,他又协调各方处理好老人的后事,为突发疾病患者协调医护上门,为临产孕妇联系救护……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居民区书记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将党和人民的重托放在心头, 把初心与使命写在战疫线,为人们的岁月静好负重前行,奉献力量,成为抗疫战场上的感人力量和动人旋律。